江东的基业都是孙策打下的,为何只得个桓王的封号?(孙策开创江东基业)

  三国之中,东吴的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的。在他称帝以后,将自己的老爸孙坚追封为武烈皇帝,可是在追封他哥哥孙策是,孙权只给了一个长沙桓王。

  要知道江东的基业,并不是孙坚打下来的,更不是孙权打下来的,而是孙策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下来的。

  孙权不追封孙策为皇帝,这是不是太小气了呢?如果不是小气的原因,那么孙权为什么不大度一点,给孙策一个皇帝的封号呢?

  理由一、孙策有孩子尚在人世,孙权担心后世争权。

  孙坚在回到江东的路上,被刘表射杀。17岁的孙策将家里人安顿在曲阿以后,便投奔淮南袁术去了。

  孙策为袁术打下了不少城池,立功很大,但是始终被袁术瞧不起。为此孙策便有了自立的想法,他跟袁术借了兵马,又得到了父亲原来那帮老臣们的支持,便前往江东开创基业去了,这一年孙策才不过20岁。

  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三国志》

  此后孙策攻城略地,打下了江东的基业,而这一切正是后来东吴帝国的基础。可惜孙策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只好把大位传给了弟弟孙权。

image.png

  由此可见,江东基业都是孙策打下来的,如果没有这个哥哥,孙权后来是不可能称帝登基的。可惜他哥哥有子嗣尚在人间,所以孙权不可能追封他哥哥为皇帝。

  孙策的儿子孙绍和孙子孙奉都尚在人间,这一点引起了孙权的疑虑。孙权做了皇帝以后,他的儿子们自然是有继承权的。

  可孙策如果被追封为皇帝,那么孙绍和孙奉岂不也就有了继承皇位的权力?现在他活着还能控制住局面,可是等到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能震慑得住孙绍和孙奉等人么?

  孙权不清楚未来会怎样,那么就只能从根源上把这件事给解决了。直接册封孙策为长沙桓王,什么事儿都没了。

  这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这恰恰说明了孙策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是足以和孙权并驾齐驱的。

  西晋司马炎为什么敢追封伯父司马师为皇帝?就是因为司马师生了一堆女儿,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他这才有了如此的气度。

  理由二、削弱孙策的影响力,有利于自身的统治。

  孙策在江东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当年打下江东基业的老将们,都是孙策的手下。此外张昭、周瑜这些人才,也都是孙策招纳过来的。

  有这帮人的支持,孙绍想要夺取皇位,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的。孙权作为一国之君,首先考虑的当然就是稳定,这种不安因素,必须要提前剔除。那么除了这些孙策还有哪些影响力呢?

  首先,孙策的长女,嫁给了顾邵。而顾邵是东吴丞相顾雍的儿子,老顾家也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拥有很强大的财力物力和军事能力。

  其次,孙策的次女,嫁给了陆逊。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出将入相的重要人物,而且陆家也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实力强大,不可小觑。

  再者,孙策的三女,嫁给了朱纪。朱纪是朱治的儿子,朱治是跟随孙坚、孙策、孙权的三朝元老,属于江东基业的奠基老臣,地位显赫,影响力甚大。

image.png

  他们三大家族,如果在将来共同支持孙绍的话,那孙权的子孙后代,根本就无力回天。江东集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团,各种派系林立,不是皇权就能压倒一切的。

  孙权和这些家族联姻,目的是为了保住孙家的地位。可是在孙家内部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孙权又必须要照顾到自己的子孙,而需要防备孙策的子孙后代。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恪入屯,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三国志》

  将孙策封为长沙桓王,这就彻底断绝了这帮人拥立孙绍的想法,这有利于孙权一脉的传承和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891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0-10-04
下一篇 2020-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