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义两全难 历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传

忠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效忠,或是千里走单骑只为寻主的忠心耿耿。义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或是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气。古人云:“自古忠义两全难”。若是让你从忠与义中选择,你又会如何选呢?

在《隋唐英雄》中,我看到的是众多好汉在忠与义上面的选择,更是好汉们心灵的一种抉择。在《隋唐英雄》里,我最赞同萧皇后的一句话:以一人换取百人的利益,视为仁;以一人换取黎民百姓的利益,视为仁仁!忠义从来无法兼顾,但是若以一人换取天下黎民百姓的利益,又怎么会不值得呢?

在《隋唐英雄》中,程咬金劫皇杠,反山东,取金堤,三斧立瓦岗,大显神威,顶天立地。他拥有了荣华富贵,却为了山寨的发展大业,甘心将王位让给了李密。但是后来,李密昏庸自私,众好汉见瓦岗寨已经沦落他手,前途难卜,便先后离开了瓦岗寨。虽然他们没有死守忠,却是为了黎民百姓而重新选择明主,这又是一种大忠。

自古忠义两全难 历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传

在我看来,忠

应该是为了明君而奋斗,而不是对昏君谏箴言。所谓明君,得天下是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得到天下;所谓昏君,得天下是为了自己贪图享乐而得天下。如果对昏君忠死

相随,就会如惨死的王伯当一样,为了一个昏君个人而战,誓死不降李世民,又有何意义?一个真正的忠臣不仅应该能够对君忠心耿耿,更应该能够慧眼识明君!

而义,如隋唐英雄里的贾家楼四十六位好汉结义,歃血为盟。这一结千金无悔,这一结千古流传。对于兄弟出手相助,忠心可昭日月。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

那么,忠和义到底谁为先?我认为是忠。忠是为天下,义是为私情。私情与天下相比,结果不言而喻。以一个人的私情换以天下的安定,若是忠义之士定会放弃私情。为了忠于王世充,单雄信兵败李世民后,不愿投降,甘心赴死,与众兄弟割袍断义,又是一种味道。

古往今来,改

朝换代,多少人因忠义名垂青史?望古时战场,关羽念桃园结义之情,拒绝曹操收买,开始了千里寻兄之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艰辛却又光明磊落,对刘备始终忠

心耿耿,义薄云天;看我军战场,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奉命去爆破敌军堡垒。在多次失败的情况下,他果断勇敢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来掩护战友们

去猛攻,虽然他壮烈牺牲了,但是我军胜利完成了任务。

古往今来,忠义不断。即使忠义不能两全,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抉择,在历史上留下一抹鲜艳的色彩。“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电视里荧屏闪烁,演绎的“忠”与“义”纷至沓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5309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0-07-04
下一篇 2020-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