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的结局最惨?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怀念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众多功臣,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表彰他们的功绩,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image.png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之兄,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去世后,他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诬陷谋反。他先是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后又被逼自缢而死,时年六十五岁。

  河间郡王李孝恭第二。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从侄,是唐朝的宗室名将。他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莱公杜如晦第三。杜如晦是唐初名相,与房玄龄齐名。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五岁,李世民为此废朝三日。

  郑公魏征第四。魏征是贞观朝著名谏臣、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太宗悲痛至极,亲自到魏征灵前祭奠痛哭,并罢朝五日为魏征举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唐太宗原将女儿衡山公主许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为妻。魏徵死后,太宗亲自赋诗一首,且为之树碑。魏征生前曾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但魏征死后杜正伦获罪被罢黜,侯君集谋反被斩首,使得唐太宗怀疑魏征可能结党营私。唐太宗又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并且曾经出示给史官褚遂良,太宗怀疑魏征此举有留为自赏及博取清名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他亲自书写的魏徵墓的墓碑。太宗更下旨解除婚约,衡山公主不再嫁往魏家。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受挫,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于是又下令将毁坏的魏征墓碑重新树立起来,并慰问魏征的遗属。

  梁公房玄龄第五。房玄龄名乔,字玄龄,贞观名相。贞观二十二年七月(648年),房玄龄病逝,年六十九岁。唐高宗永徽三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此被停止。

  申公高士廉第六。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年七十二岁。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部将,晚年谢宾客不与通,“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又饵云母粉,飞炼金石,为方士术延年,凡十六年。显庆三年(658年)卒,年七十三岁,唐高宗李治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

  展开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060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3-01-04
下一篇 2023-0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