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古代称呼用错了的笑话)

称谓,在生活中有人常常会混淆,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当然,这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然而,在古代,称谓要是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而且,古时的称谓忌讳不仅多,而且有时还会变动,要是一不小心说错话,那可就麻烦了。

在宋代,像和名字相关的避讳是最复杂的,纵观宋朝上下风气,避讳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看重的,例如,赵匡胤登基,那么广大群众就开始避讳赵匡胤祖上四代的名讳,就连同音或音近的字都不能再使用了,像赵匡胤的祖父名敬,因此宋朝的“镜子”不能称呼为“镜子”,而是要叫“鉴子”。

除了皇帝的名字,古代的诸位圣人,像炎黄、老子、孔孟这样的也被列入名字的避讳之列,当然,还不仅仅只限于皇帝和圣贤,有时权臣的的名字也要避讳,像蔡京权倾朝野的时候,很多念法也要进行改称。

古代称谓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

这就没了?当然不是,国讳之外还有家讳,例如父祖名,在言行文章时也要注意避讳。

这些诸多避讳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都脱不开关系,从现在的角度来,或许当时的一些需注意的内容显得有些过于的繁文缛节,让人觉得没有必要,甚至是低效率,但其实这些礼节在当时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若是没有这些需要遵守的,那么社会的阶层就会出现混乱不清,这在以农业为主的我国封建时期,这种混乱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这些礼节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884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1-07-07
下一篇 2021-07-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