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音科SA6 耳机怎么样(达音科SA6 全网首测)

 

达音科近些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往往都和“圈”脱不开关系,这次的SA6不论是从产品开发周期还是宣传势头来看都应该是达音科在多单元动铁方面的力作。相比目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多单元定制公模,达音科现在打造动铁耳塞,反倒是一种“回归”,因为早在2006年他们就推出了国产第一款动铁耳塞I3C,我自己也曾经是达音科I5C用户,但公模类产品目前从产品形态来说,早就已经不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了,所以SA6肯定是得有两把刷子才行,征服目前用户们挑剔的耳朵可真非易事。

 

老规矩,简单开箱一下。

 

 

 

 

作为老牌的“配件大厂”,达音科在SA6的包装方面没有玩什么花活儿,配件方面的诚意很足,除了3种规格的自锁式可换插头以外,还有三种不同材质的耳塞套若干、一个蓝色的内部植绒收纳皮包、一个6.35转换头。

 

在原线方面做足用料一直是达音科的基本操作了,打开包装的时候我还以为达音科是不是给我来了个“媒体专供”的升级线,没想到这居然就是标配?8股的古河单晶铜镀银线材,同轴结构双层导体设计,两层导体之间设置有独立的HDPE绝缘层,进一步提升了信号的纯净度,而且不论是编织的美观度还是柔软度、易收纳性方面都做的很好,但这种偏厚实的线材换来的代价就是有一定的听诊器效应。

线材的插针和腔体的母座上都有限位槽,完美匹配,拥有比较强的保护性,不会出现插隼额外突出一截的情况,这一点值得绝大部分品牌方学习。

 

 

 

我一向在形容Artworkd的美观程度方面讲不出什么花哨的溢美之词,能做的无非就是把照片拍得好看一些,达音科这次审美完全在线,对腔体做了非常精细的打磨和抛光,面板使用了稳定木面板+星云的纹路,理论上每一副的SA6都有所不同,而且官方会在制作过程中剔除纹理单一、色彩不好看的面板,保证大家拿到手时都有尽可能高的耳塞颜值。

佩戴方面,SA6是我使用过的公模耳塞中我可以打出接近满分的产品,在贴合度方面做的无可挑剔,导管长度合理、内侧线条的凹槽部分也完美避开了软骨部分的接触,写这篇文章时我前后连续佩戴了接近四个小时,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感。

 

声音方面,我拿到手后第一时间插在了DX220MAX上进行试音,相比当时成都展接驳乐图S1小尾巴的声音,能发现SA6的潜力还是不小的,但在使用手机Po口直推时的声音表现也算完全可以接受,饱满度欠佳但是HUFI得刚刚好。

在推开了的前提下,SA6的声音有着非常高的全频段密度和透明度,声音底子清亮而灵动,低频部分得益于声扬的开孔单元,拥有足量的低频下潜和饱满度、大动态表现也起得来,虽然从肉感和残响方面来说肯定是没有自家圈铁的DK2001、3001Pro那么自然,但在我个人听过的纯铁作品中称得上是可圈可点,但这个低频如果你还不满意,咱还有另一种玩法——开关。

 

达音科在SA6只配置了一种开关玩法,在拨动到“ON”时进入氛围增强模式,而且无需借助拨杆、甚至是你戴在耳朵上时都可以轻松用手指拨动,这个模式下的中低频凝聚感稍有减弱,但是低频更加宽松、有肉感,更加往传统动圈的质感上靠一些,鉴于这个模式对素质的损失非常小,我是强烈建议大家开启的。

 

人声可以说一直是达音科的强项和特色,尤其是对润泽度的把控方面,达音科一直有自己比较独到的理解,SA6的人声杂食度其实已经相当高了,而且是继DK2001后又一款把齿音几乎完全扼杀的的型号,但在我的标准里依然是甜美型的女声要略胜于成熟型男声的表现,尤其是和DX220MAX、以及他们好基友凯音家的N8、N6ii的搭配,听陈洁仪、徐佳莹、孙燕姿等类型歌手时有着非常明显的毒性、在唇齿音的细节保留方面较为充沛、质感十足;男声适合类似张敬轩、毛不易、李荣浩等颗粒感不算粗的风格,听李宗盛稍稍差了点意思,可以通过搭配类似E01的N6ii、德森瑞DTR1这样的机器互补一下。

 

高频方面,SA6最让我放宽心的地方在于它的对前端的适配性与高频的饱满度,我搭配了一圈播放器以后没有发现突兀的高频能量感,有着较为自然的能量感与泛音细节表现,延伸不算非常有冲击力、略显安定,总的来说在流行向的高频里算是素质偏高的那类。在与乐图家小墨菊的搭配中表现出了相对中庸的质感,不论是钢琴、弦乐还是管乐的表现都较为均衡舒展,非要挑毛病的话,高频的大动态表现不算很出彩,在交响的表现中显得小清新了一些。

 

SA6的声场是它所有的硬素质表现中相对较弱的一环,在小推力的驱动下不是很出的来,毕竟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去拿DX220MAX、乐彼P6这样的机器去驱动一款不到四千元的耳塞,从单纯的规模来讲不是很大,纵深的表现优于横向,声场的头部空间也较为充沛;而相比于传统动圈来说,声场边缘还是有着明显的轮廓,缺乏音浪扩散后逐渐消失的混响行程。SA6的结像前后位置适中、搭配得当的话略微靠前一丢丢,听Live现场时不算很宏大、但也构不成短板,因此即便SA6的音色与总体素质表现称得上杂食,但我还是愿意把它定义成一款泛流行走向的塞子。

 

从工艺、配件用料、颜值、素质、听感表现来看,3899元售价的SA6算是达音科家“把性价比三个字写在脸上”的产品,而且没有出现我比较担心的前端适配性问题,声音风格可以适配非常多风格的流行、ACG、摇滚、民谣、爵士曲目,除了声场不算很大以外,几乎处处都做到了“水桶”级的表现。

还是我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我对器材评价的高低只是一方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达音科SA6确实在部分搭配下拥有较为抓耳的女声表现,但在我的标准里是一副相对中庸、个性不算强但素质优质的产品,4K内你要问“能打不能”?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至于风格是不是你的菜,建议通读全文后再结合自己的需求衡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2939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