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分析北洋水师甲午失利后患 曾钳制造船业

海军史专家陈悦、许华等学者畅谈120年前的这场惨烈战役,思索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甲午战败原因:清***孱弱 日本做到战前知己知彼

当天的沙龙以一个文物展开场。数十件甲午珍藏文物展出,包括北洋舰队制服(北洋水师提督服、北洋水师水兵服等)以及数十幅珍贵老照片,以文物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同时,包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后代在内数位当时北洋海军后人也在这场沙龙上首次聚首。

学者分析北洋水师甲午失利后患 曾钳制造船业

北京大学数字娱乐实验室——老猫动虚拟现实(TVR)还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再现甲午”——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活动,重现甲午海战战场。

与此一同亮相的还有陈悦多年研究甲午的集大成之作《甲午海战》。该书以陈悦的海军史为基础,通过探访大量档案资料,揭示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的海战中技术战斗状况,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拼搏的无畏勇气。陈悦坦言,自己为此赴日本搜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部分老地图、老照片与战舰分析图等。

唏嘘之余,众位专家还谈到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这其中固然有清***孱弱无力等因素,但许华认为,日本人在战前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同时低估自己的实力,自认没有必胜的把握,以这样的心态来小心翼翼的打仗,“原来对你(清***)还有三分敬畏,最后一交手,拿着这么好的武器三下五除二被打败,开始轻视清朝军队。”

甲午失利遗祸:钳制当时造船工业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失利给中国近代史造成很大影响。陈悦指出,围绕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一些变化。1886年前后,北洋海军军舰曾访问日本,看似平等交往,对方也请北洋海军到自己的船坞去参观,但实际并非如此,“他们最开始和清朝曾有东亚同盟论,后来则变为工业日本与农业中国的说法。同时随着甲午海战的发生、结果,当时日本一些报刊对中国用词也发生变化,1840年以前还叫做‘唐人’,之后则有明显不同,称为清国人乃至清国奴等。”

甲午战争的失利不仅让孱弱的清***付出大量赔款,同时也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一定影响。陈悦表示,甲午之后,中国并非不能造出大军舰,而是造出来没有人要,“以当时的力量,造出三千吨的军舰也没问题。但是随着当时战后海军实力的萎缩,福州船政局也随着缩减产量。”

陈悦将之形象的比喻为“交学费”。他认为,当时中国如果要自己造军舰,需要花费的钱财比直接从国外买要贵很多,乃至贵出一倍。曾经清***拿着图纸,去法国地中海的船厂,让对方把船板等部件加工好,然后运回船政局组合起来,造价高,时间久,并且每多造一艘军舰都需要地方自筹资金支付开销,“尤其甲午战后***缺钱后,我们的造船工业也因此被钳制住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543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1-03-02
下一篇 2021-03-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