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两次请他出山,刘伯温最后为何落得惨死的下场?

  刘伯温才能堪比张良,朱元璋曾两次请他出山,为何最后惨死?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刘备三请诸葛成为千古佳话,朱元璋二请刘伯温成就霸业,可惜的是刘伯温虽有孔明之才,却无孔明之命。刘备成事后,对诸葛亮更加倚重,可朱元璋成事后,却越想除掉刘伯温。

  古代帝王都担心功高震主,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除掉刘伯温的首要原因,便是刘伯温能力太强,功劳太大。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也曾低声下气,许诺定不负刘伯温。

image.png

  朱元璋二请刘伯温一举,也曾被世人夸耀,后人把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比作诸葛亮的隆中对,把朱元璋比作爱才如命的刘皇叔,如今看来,高下立见。朱元璋也曾把刘伯温当作心腹知己,无论何事,都咨询他的意见,可朱元璋还未得到爱戴人才的美名,刘伯温就已经被百姓冠上张良在世的名号。

  世人只知刘伯温,无人再知朱元璋,身为一代帝王的朱元璋,怎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而且除刘伯温外,朱元璋竟再无能人可用,君王最重视的制衡之道,被刘伯温破坏,所以,刘伯温必死无疑。

  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刘伯温嫉恶如仇,不适合官场生活。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治理官场也是如此,刘伯温虽懂这个道理,可他却始终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他在元朝做官时便处处鞭笞时政,接连三次辞官。

image.png

  大明王朝建立后,刘伯温把一腔热血投入治理朝政中,他针对当时朝廷弊端提出多方面的建议。他虽是好心,却太过急功近利,触动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触动了朱元璋高高在上的皇权威严。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必杀刘伯温。

  刘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嫉恨自己,于是他在1371年提出归隐,可他归隐后,政敌对他的攻击越来越凛冽,百姓的爱戴也间接地把他推向深渊。1373年,胡惟庸诬陷刘伯温占用有龙气的土地,以此来污蔑刘伯温谋反,刘伯温亲赴南京和朱元璋解释,可朱元璋顾左右而言他,丝毫不提此事,刘伯温百口莫辩,于1375年抑郁而死。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史料记载的胡惟庸杀刘伯温一事,漏洞实在太多。一来两人并无深仇大恨,二来刘伯温赋闲在家,胡惟庸平步青云,两者并无利益之争,胡惟庸实在没有理由,这么想法设法杀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

image.png

  所以很多史学家都认为,胡惟庸污蔑刘伯温是由朱元璋一手安排,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何刘伯温赴南京求情时,朱元璋不理不睬,也能解释胡惟庸如此残害百姓,却还能平步青云。

  刘伯温死后,胡惟庸一家又被朱元璋全部诛杀,而且刘伯温的儿子也因受胡惟庸惨案牵连而死。当时看来这是一桩普通案件,可如今看来,这不过是朱元璋斩草除根的惨案。

  朱元璋对刘伯温实在狠心,若无刘伯温“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的战略,谁主大业还未可知。

  古人都说成就大业封妻荫子,刘伯温虽成就了大业却因此祸及家人,刘伯温都自愿辞官先退一步,朱元璋却还不依不饶,如此看来,朱元璋此举实在让人心寒。人生若只如初见,两人初见时朱元璋对他是何等尊敬,那时两人定不会想到彼此是这样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081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2-03-30
下一篇 2022-03-30

相关推荐